小兒科衛教Health Garden
嬰兒喉頭軟化症
2017-10-13
臺安醫院小兒科 黃中元醫師
喉頭軟化症又稱為喉骨軟化症,是新生兒喘鳴的最常見原因,研究報告指出約佔所有嬰幼兒先天性喘鳴的45-75%。喉頭軟化症,顧名思義就是喉部的構造較軟,以致於在呼吸的動態變化中,喉部軟骨的構造有塌陷的情形,而造成呼吸道阻塞,發出嘈雜的呼吸聲音。多數有喉頭軟化症的嬰幼兒只有輕微的病徵,隨著身體的生長與神經系統的發育健全,病徵會在一至二歲間自然痊癒,無須治療。但是很重要的是,要認清並不是所有罹患喉頭軟化症的嬰幼兒都會自然痊癒,臨床上也有病徵嚴重的喉頭軟化症的嬰幼兒,有可能因為呼吸道阻塞而造成缺氧或餵食困難的例子。
新生兒呼吸有雜音甚至有喘鳴,建議請兒科醫師診斷,以區分其喘鳴的可能原因,大多數溫和的情況下,可以在他們的兒科醫生門診追蹤,如果症狀有惡化再轉介給小兒耳鼻喉科。本文的目的是說明:喉頭軟化症的症狀和當嬰兒有哪些病徵時是病情可能惡化,需要小兒耳鼻喉科醫生會診或做進一步醫療處置。
喉頭軟化症的症狀:
引起這個疾病的原因目前認為可能是:一、軟骨發育不成熟,二、解剖構造的異常,三、神經肌肉不協調。喉頭軟化症雖然為先天性疾病,但並非一出生即會出現症狀,也可能出生一週後或一個月後才出現症狀,不過一般大多會在一週內出現。一般輕微病徵是以吸氣時出現嘈雜的聲音(又稱為喘鳴音)為主,尤其在平躺、餵食、哭鬧、活動時症狀加劇,當嬰兒採側臥或熟睡時,症狀會減輕。溢奶或吐奶的情況是因為費力的呼吸形成胸腔負壓,易使食物逆流,造成溢奶或吐奶情形。但是當嬰幼兒呼吸音有喘鳴音又有胸骨凹陷(吸氣時胸骨上方凹陷),厲害時還可能肋骨下方凹陷或發紺等呼吸窘迫病徵,常使嬰兒發生餵食困難,體重增加不良及生長遲滯,有上述症狀不一定是喉頭軟化症,若是喉頭軟化症則屬中重度以上嚴重病徵,一定要盡速尋求醫療。
喉骨軟化症的檢查方法是以軟式光纖支氣管鏡作為主要診斷的工具,醫師會記錄喉部的動態變化。April M. Landry and Dana M. Thompson 指出,嬰兒喉頭軟化症就醫時有40%是輕微病徵,40%是中度嚴重病徵,20%的嬰兒有嚴重喉頭軟化病徵。40%輕微病徵嬰兒裡會有30%病徵進展至中度,40%是中度嚴重病徵的嬰兒裡有28%惡化到重度病徵。重度病徵是吸氣鳴喘病伴有和其他相關的症狀,包括反復發生發紺,窒息的停頓,餵養困難未能茁壯成長、胸骨和肋緣下凹導致先天性漏斗胸。在這些重症患者平靜休息時的監測基本血氧濃度平均為SAO2 86%(正常值SAO2 96%)。這些有重度嚴重病徵的嬰幼兒,除了制酸劑治療外,常可能需要外科手術處置。外科處置的主要方法是的聲門上形成術(supraglottoplasty)藉內視鏡切除阻撓呼吸道的塌陷堆疊組織。對於聲門上形成術無效果和那些併有多種內科合併症的兒童,才會考量很少執行的氣管切開術。
結論
喉頭軟化症是嬰兒期常見的疾病,醫師經由病史與理學檢查做出診斷。那些輕度病徵的嬰幼兒可以定期追蹤,期待自然痊癒,症狀持續監測是必要的。因為症狀可能隨自然病程而有變化。確認病人是否有其他疾病和是否伴有中重度以上嚴重的病徵,有助於確定哪些嬰兒將受益於耳鼻咽喉科的會診與進一步處置。因此確定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病人的身體機能狀況,在照護喉頭軟化症的嬰兒是很重要的
參考資料:
Laryngomalacia: Disease Presentation, Spectrum, and Management Int J Pediatr. 2012; Published online 2012 Feb 27. PMCID: PMC3299329
April M. Landry 1 and Dana M. Thompson 2 ,*
漫談軟喉症 耳鼻喉科醫師李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