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衛教Health Garden
認識嬰兒發展評估及其重要性
2017-10-16
臺安醫院小兒科 陳芳怡醫師
期待已久的寶寶,初為人父母的你,心裡一定想著他(她)什麼時候會對我笑?什麼時候會叫我一聲“爸爸““媽媽“?什麼時候會對著我跑過來抱我?
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腦細胞的數目其實就已經固定不變。大腦的重量卻是快速增加,增加的部份是來自於神經細胞間的髓鞘化,而髓鞘化的意思就是建立腦細胞間的快速連結。此時的新生兒,除了具備本身的天賦外,在髓鞘化的過程中,適當的外在刺激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評估嬰兒的生長發展狀況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屬於每一階段應該要會的粗動作、細動作及語言認知的項目。該出現而未出現,常代表著發展上出現問題,若能早期發現,早期療育,不但對寶寶有所幫助,也可減少不必要的遺憾。
現在就讓我們簡單快速的認識零到一歲的發展。一到二個月大,可於俯臥時頭稍抬起,聽到聲音會轉頭。三到四個月大,此時頭部控制功能更為成熟,因此協助坐姿時,頭應可固定,尤其是滿四個月大時,此時,若仍無法將頭置於直立九十度,仍呈現軟趴趴時,一定是肌肉張力出現問題,應趕緊找醫師評估。五到六個月大時,會翻身,會抓緊小物品,會敲打玩具。七到八個月大時,會肚子貼地爬行,坐的很好,可將積木由一手移到另一手,會玩躲貓貓。九到十個月大時會扶東西移步,扶東西時可維持站的姿勢,會拍手,看到陌生人會哭,會抓湯匙。十一到十二個月大時可獨立站十秒,拉一手可以走路,會把小東西放入杯子或容器中,可以拇指和食指尖拿東西,會揮手表示再見,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以搖頭或點頭表示要或不要。
了解了上述的發展,作為父母的你一定會問,有些動作晚一點出現難道不行嗎?其實很多發展的問題在一歲前就可以被發現的,例如上述所說得,四個月大時寶寶的頭部控制趨於成熟,趴著時頭可高抬高約九十度,如果到此時不但無法將頭直立,還軟趴趴垂下時,那就表示極可能寶寶的神經發展出現問題,一定要帶到醫院由專門的小兒科醫師評估。
早期的發現,即使寶寶真的有發展遲緩、肌肉張力的問題或其它神經學上的問題,都可以藉由早期療育來幫助。所以身為爸爸媽媽的你,在與親愛的寶寶玩耍時,不要忘記注意寶寶的發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