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衛教Health Garden
孕婦與流感
2017-10-17
臺安醫院婦產科 蘇主恩醫師
感冒一般分為「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兩大類。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超過200種,常見的症狀包括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等,一般3~5天後會漸漸好轉。但「流行性感冒」雖然也是病毒引起的,但症狀就比較嚴重,包括畏寒、顫抖、發燒(可能超過39℃以上)。持續2-3天後,產生頭痛、肌肉骨頭痠痛、疲倦、嗜睡,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可能達一星期以上。
本文所介紹的「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其病毒依照其核蛋白的不同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又依照病毒表面的血球凝集素(HA)與神經胺酸醯(NA),區分為許多亞型,如H1N1或H3N2等。一般而言,流感病毒可造成季節性的大流行,在台灣每年約在十月進入流感流行期,漸漸在農曆春節前後達到疫情高峰,一直到五月為止,而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則有所差異。
雖然大部分的流感病人,能在一到兩星期內自行痊癒,但有部分病人則可能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包括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可能造成死亡。這些高危險群包括有小於2歲之嬰兒、大於65歲之老人、孕婦、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不全者等等。
根據文獻回顧中發現,在懷孕之第三期(大於28週)及產後4週內之產婦,感染流感後,發生併發症與死亡之風險可達到一般人的4倍。除此之外,有少部份的胎兒也會引起神經管缺陷、唇裂、水腦、先天性心臟病、流產、早產、低出生體重等問題。
美國的疾管局(CDC)自2004年起,即建議每個孕程之孕婦皆可接種不活化的流感疫苗。因每年之流感病毒株不太一樣,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每年二月會宣佈該年度北半球疫苗建議組成的病毒株,再由藥廠生產該年度的疫苗供應給各國。三價流感疫苗一般會包括兩種A流感病毒與一種B流感病毒。四價流感疫苗則會多一種B流感病毒株。注射後保護力為一年,故每年須於流行季來臨前接種。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於2010年起,也建議孕婦皆可接種此種不活化的流感疫苗,以減低其罹患流感的風險。此外疫苗產生的抗體,經由胎盤傳給胎兒,也能為出生六個月內的嬰兒帶來保護力。我國也自103年度起,將孕婦納入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
但萬一不幸孕婦感染流感,雖大多數病人可自然痊癒,但針對流感併發症患者,目前仍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或儘快(48小時之內)給予抗病毒藥物。現今常用的抗病毒藥物有克流感(Tamiflu)及瑞樂沙(Relenza)兩種,對A型及B型流感均有效,除能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外,也能避免病毒傳播,阻止疾病的擴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