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衛教

妊娠婦女仰臥位時,可能發生的不良後果 2017-10-17

臺安醫院麻醉科 張志中醫師
體位對妊娠患者極為重要,大約10%的足月患者會經歷仰臥位低血壓症候群。仰臥位低血壓症候群是由妊娠子宮完全或接近完全壓迫下腔靜脈造成的。由此造成靜脈回流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心血管系統不能代償的患者會出現全身低血壓。所表現的症狀及嚴重程度不同,從非特異性症狀如蒼白、出汗、噁心以及嘔吐,到嚴重的孕婦低血壓、意識喪失、心血管塌陷(collapse)以及繼發的胎兒窘迫。下腔靜脈壓迫早在懷孕13週即開始出現,多胎妊娠(雙胞胎)及肥胖可加劇下腔靜脈壓迫。
 
產婦仰臥時可發生下腔靜脈完全或接近完全阻塞。側支循環能帶來一些靜脈回流,但結果是右心房充盈壓降低。前負荷降低造成心輸出量降低。側臥引起部分下腔靜脈阻塞,但由於存在側支循環,使右心室充盈壓沒有改變,對心輸出量的影響很小。
 
也可發生主動脈壓迫。足月側臥時很少壓迫主動脈。在一側傾斜的體位中,40%的患者股動脈壓降低,顯示主動脈受到壓迫。仰臥位時,股動脈壓下降更多,並與動脈壓成反比。因此,當患者低血壓時,主動脈受壓增加。
 
與側臥或側傾斜的體位相比,仰臥位時反映胎兒情況的客觀指標有所惡化。通過臍帶血pH與Apgar評分進行評估時,發現新生兒預後在仰臥位時也受到損害。主要原因是主動脈、下腔靜脈壓迫以及所造成的子宮胎盤血流受損。
 
產婦側臥可減輕主動脈下腔靜脈壓迫,以及仰臥位低血壓症候群。若無法行側臥位時,應採用側傾斜位讓子宮左移。在孕婦右髖下放置一個枕頭,使右髖抬高10~15cm,讓子宮向左移,遠離下腔靜脈。從懷孕20週直至足月均應採取這一體位。所以照護妊娠婦女時,要清楚主動脈,下腔靜脈壓迫及仰臥位低血壓症候群的後果。

---摘自麻醉教科書---